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,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从远古时代殷墟甲骨文就有散在的记载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《黄帝内经》把精神性疾病分为"狂疾"、"癫疾"、"痛瘾","善惊"、"善恐"、"善喜"等。初步形成了癫狂学说、情志学说。
《难经》在《内经》的基础上对癫狂加以鉴别,后世医家对其症状特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充。直到明代,王肯堂在《证 治准绳》中才将精神性疾病进行较详细的分类,书中指出"癫、痛、狂大相径庭,非名殊而实一之谓也。"并把精神性疾病划分为三类:癫狂类、烦躁类、惊悸恐类;十五种:癫、狂、痛、烦、躁、语语、循衣摸床、嬉笑不休、怒、善太息、悲、惊、恐、健忘、不得卧。
后世医家经过不断补充,逐渐形成了有中医特色的精神疾病病因病机的分类方法。主要有以下几类:
1、内伤类:主要是指心神、脑神病变,以及其他脏腑病变引发的精神障碍。其特点为发病前均有先兆症状,有明显的诱因,发病后有不同程度的神志异常,如癫病、狂病、癫狂 病、痛、痴呆、百合病、失眠、健忘、脑鸣等疾病。另外,包括中风、厥证、神昏、心悸、眩晕、遗精、阳瘦、脑屡等引起的精神疾病。
2、情志类:主要指以情志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。该类疾病均有明显的情志诱因,临床以情感症状突出为特点,一般无器质性病变。如郁证、恐证、惊证、怒证、脏躁证、梅核气、气厥、卑悚、性冷等。
3、先天棠:主要指先天禀赋不足为主要原因的精神障碍。有明显的遗传因素,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,思维迟钝,瘦软无力,神情呆滞,智能低下,突然惊醒,梦中哭泣,神志不安等症状。如五迟二五软、解颅、呆小症、夜惊、夜啼、小儿痴呆等。
4、外感类:主要是指由六淫,以及伏气、疫房之气侵入人体引起的精神障碍。具有外感症状及明显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等特点。如伤寒、暑温、暑厥、春温、山岚痒气等引起的高热、神昏、惊厥、惊狂、语语、郑声等神志异常变化。
5、中毒类:主要指中毒及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精神障碍。特点是有明显的中毒病史,如芳草、药石、食物、狂犬病毒等。临床症状有神昏、语语、惊厥、语无伦次等中毒性脑病症状,如酒厥、芳草药石发狂等。
6、外伤类:指外伤性脑病引起的精神障碍,如打击、车祸、禽兽等各种损伤。该类疾病有明显的外伤史,神志异常随受伤的轻重和部位而异,精神症状随脑部损伤的程度而变化。临床以头痛、眩晕,或神昏、语语、惊恐不安为特征。
7、.其他类:主要指一类与饮食、瘸虫或寄生虫感染、劳逸有关的精神障碍。常见神劳、厌食、食僻、脑费等。